8月11日,停牌已久的花样年控股(01777.HK,以下简称“花样年”)恢复交易。
不出意外,花样年在复牌首日股价大跌,盘中低见59%,截至今天港股收盘,公司股价报收0.09港元,跌55%,成交额为1307.7万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5.2亿港元。
2022年3月31日,花样年股价报收0.2港元,此后开启了长达近17个月的停牌期。
(资料图片)
在复牌前一日晚间,花样年还披露了2021年度至2022年度的三份业绩报告。
数据显示,2022年,公司总收入约97.54亿元,同比下降38.1%;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0.71亿元,同比收窄42%。公司银行结余及现金约11.64亿元,受限制或已抵押银行存款约15.19亿元,资产净值约45.75亿元,流动负债净额约134.78亿元。
业绩表现不佳的同时,公司的负债压力更加艰巨,截至2022年末,花样年控股的流动负债约846.16亿元。
年报数据显示,2021年,花样年总收入约157.5亿元,同比减少27.61%;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亏损额度为104.66亿元,较2020年的盈利9.77亿元减少约114.43亿元,下降幅度高达1172.36%。
进入2022年,在行业整体下挫的大背景下,花样年的销售情况持续低迷,同时叠加自身债务违约的负面影响,公司在这一年迎来更加艰难的局面。截至2022年末,公司总收入仅97.54亿元,同比减少38%;归母净利润为亏损60.71亿元,亏损延续但较上一年有所缓和。
与公司亏损情况同样引人关注的还有公司的债务情况。
年报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花样年拥有借款、优先票据及债券以及已发行资产抵押证券金额分别为197.01亿元、389.58亿元、2.55亿元,三项数据分别按年减少19.54%、增加18.02%、保持不变。
在借款中,一年内偿还债务约140.92亿元,同比增加4.8%;一年后偿还债务约56.09亿元,同比减少49.21%;一年内到期需偿还的优先票据及债券约有389.58亿元。公司短期债务压力艰巨。
而公司的现金情况与债务情况一样,十分不理想。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末,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约52.06亿元,较2020年较少81.8%;进入2022年,公司的银行结余及现金总额进一步减少至26.84亿元,同比减少48.4%。
换言之,目前花样年在手现金仅有26.84亿元,但是一年内到期需偿还的债务却高达530.5亿元,在手现金仅能覆盖5.05%的短期债务,给到公司的压力不可谓不大。
对于在手现金的减少,花样年表示,自2021年下半年起,国内房地产行业的流动资金环境收紧,公司的部分现金为受限制银行存款,主要限于房地产开发使用。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花样年在建项目共计26个,合计建筑面积约418.48万平方米;待建项目共计15个,合计建筑面积约615.58万平方米;扣除已出售项目,公司在建及待建项目土地储备建筑面积约1034.06万平方米。
值得一提的是,2022年,花样年的合同销售金额仅完成约28.75亿元,如何推动项目的销售情况也是公司亟需解决的难题之一。
事实上,此次花样年成功复牌除了与刊发业绩报告有关,还与公司境内外债务重组均获得实质性进展密不可分。
境内债方面,今年5月4日、7月5日,经公司境内当期未偿还债券总额且有表决权三分之二以上的债券持有⼈同意,分别通过了“18花样年”、“19花样年”、“19花样年02”三只债券的本息偿付安排等相关议案,最晚还款时间延长至2028年6月30日,境内债风险得到进一步化解。
境外债方面,今年1月13日晚间,花样年发布建议境外债务重组公告称,公司已与发行本金总额为40.18亿美元的若干主要债券持有人就境外债务的重组条款达成一项协议,截至该公告日,现有票据未偿还本金总额约24.5%的债券持有人签署了重组支持协议,并将于2023年3月9日生效。
到了5月20日,公司境外债务重组支持协议已获得占现有债务77%的债权人同意并加入。
针对复牌后的工作方向及未来发展,花样年控股内部人士表示,针对资产出售及项目销售,公司已制定一城一策、一盘一策,为最大化资产价值、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保障。同时,为适应当下市场供求关系发生重大变化之新形势,公司团队已快速响应,着手参与推进城中村改造、老旧小区改造等新业务拓展,抓住时代机遇、继续积极化债的同时也谋求发展。
在8月10日宣布复牌当晚,花样年创始人曾宝宝曾在花样年官方微信公众号中向社会各方表达了感激之情,并称“复牌只是开始,花样年行而不辍,必未来可期”。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花样年实现复牌之前,公司旗下的物业部分——彩生活(01778.HK)率先恢复交易,截至8月11日港股收盘,彩生活股价报收0.48港元,涨跌幅为0,成交额为8060港元,当前公司总市值约7.14亿港元。(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 陈伟纳)
关键词: